房價是如何一步步上漲并弄死中國實體經濟的?
今天,我們來梳理中國房地產的歷史,再來梳理中國經濟的歷史、時間節點、政策節點、變化節點。以期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中國特色、經濟基石,以及房地產和制造業都發生了什么變化?
明確觀點:一個國家強盛的基礎、經濟基石一定是制造業。
房地產業再發達,不可能成就中國夢,也不可能讓中國在世界上崛起,也不可能真正的實現國富民強,能讓中國躋身于世界之顛的只有制造業。如今世界上真正的經濟強國如美國、日本、德國、法國,仔細看一下,房地產在他們國家的經濟棋局中只是一個消費品,不會成為投資品,而日本在1991年的房地產泡沫也告訴了大家這個事實,作為一個消費品沒事兒,但當房地產成為全國人民的投資盛宴時,就注定了大起大落的悲慘結局。
房地產業不行,金融業一樣也不能成就中國夢,曾幾何時,冰島因為大力發展金融業讓國家富的流油,人人都感覺自己的生活站在了全世界的頂尖,認為依靠金融業、服務業一樣可以強國富民,2008年的金融危機已經告訴了全世界,這都是一個虛無的夢而已,冰島全國破產,把冰島國家賣了都償還不了自己欠下的債務。
香港的未來并不美好,因為全靠金融、房地產、服務業,這是建立在沙灘之上的經濟。我們現在日常用到的,已經看不到香港品牌。國際最著名的三個評級機構,有兩個已經把香港調到了“負面”,說明了什么?
新加坡、臺灣、韓國就好很多,他們都有強大的制造業,比如彈丸之地的新加坡,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磁盤驅動器和硬盤出口國,也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,我們平時食用的金龍魚就是新加坡的企業。韓國和臺灣就更不用說了,國際品牌更多。
為什么一定是制造業?
而如果只是在國家內部賺來賺去,大到國家,小到家庭,老爸的錢給兒子,兒子的錢給媳婦,這個家庭真的富了嗎?
1、制造業是可以賺全世界國家的錢的賺錢方式,只有從國外賺錢進國內,這才是真金白銀的錢,
2、制造業是可以循環發展、永續發展的,房地產地賣完了就沒有了,但制造業不是,可以世代傳承,繼續發展。
3、制造業的利潤其實要比房地產高,比如INTEL/APPLE/BMW/NIKON/SONY等,這些,利潤率一定是在房地產之上。目前中國的房地產能保持15%的利潤率也不錯了。
4、房地產對環境、自然的破壞是永久的、不可恢復的,制造業才是可以布局全球的產業。
一、1979-1992,中國實體經濟起步并打下良好的基礎
1978年12月,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,把注意力從階級斗爭轉到經濟建設中來。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轉折。
1979年,全國一半以上的生產隊實行包工到組,25%的生產隊實行包產到組,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積級性。
1979年10月,分布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》,開始鼓勵外資直接投資中國,1980年設深圳、珠海、汕頭、廈門為經濟特區,1990年,開放上海浦東。
1988年4月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》規定: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補充,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。從此,中國經濟進入了有活力的大發展時期。
1985-1992年,中國簽訂利用外資項目8.8萬個,實際利用外資816.8億美元,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12.95億美元。
在這個階段,全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都在涌向實體經濟,以制造業為基礎的實體經濟發展較為穩健,經濟結構相對比較健康。
二、1992-2002,投資+出口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模型形成
1992年,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,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,要加快改革。
1993年11月,十四大召開,進一步開放了商業、外貿、金融、保險、航空、律師、會計等行業。
1988年海南島脫離廣東省成為中國第31個省,一場炒作海南島的房地產泡沫到來,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87億元,海口地價從1991
年的十多萬元/畝猛漲到1992年的600多萬/畝,海南商品房價格從1988年的1350元、到1991年的400元、1992年的5000元、到
1993年的7500元,三年漲了4倍,這是中國史上的第一場房地產泡沫。
1993年6月9日,朱镕基總理召開會議,直指海南房地產的瘋狂泡沫和風險。
1993年6月23日,朱總理發表講話,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、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,6月24日,國務院分布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,16條措施嚴控信貸總規模、提高存貸利率、回收拆借資金、消減基建投資等,銀行銀根本面緊縮,海南房地產泡沫即刻破滅。
海南留下了全國10%的積壓商品房,爛尾樓600多棟、1600萬平方米、閑置土地18834公頃、積壓資金800億、僅四大國有銀行壞賬就高達300億元。
海南、北海的教訓,讓其它地方政府不再想房地產的事,都在鼓勵實體經濟發展,各種資源涌入制造業,由此給了中國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換取一個穩定、持續的空間,才有了后來的世界工廠、中國模式。
這個時期,人民幣對美元一路貶值,從1980年的1美元兌1.5人民幣,一直貶值到1994年的1美元兌8.62人民幣,大大提高了中國出口的競爭優勢,促進了中國出口的輝煌。
1991-2001年,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50%以上,最高年份達到62.6%,大大超過第一、第三產業。
我們要注意一個細節,在1991-2002年間,1993年的房地產投資增速達到165%,增長過快并形成泡沫,但經過嚴厲調控,讓泡沫硬著陸并警惕了全中國,從而給制造業留出了黃金10年!
TOP
- 原創/
- 推薦
焦點企業
-
報團游澳洲簽證被拒 途牛旅游扣1.99萬團費游客質疑
來源:舜網舜網訊 春節期間報團游澳大利亞,沒想到旅行社代辦簽證被拒,行程泡湯,卻要...